联系人:经理
电电话:18117494971
欢迎
订阅
为发挥学校与企业的联动优势,将高教与普教的教学资源贯通,以高校、中学为基地,加强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高效、实用地培养科研和产业人才。复旦大学产学研项目——核磁共振技术教学研讨会于2024年10月19日在复旦大学恒隆物理楼隆重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物理系苏卫锋教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研员姚军老师、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项志红校长作为点评嘉宾,参与此次会议的还有来自上海市奉贤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朱家角中学、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宏文学校的各位老师,苏州纽迈杨培强董事长作为特别嘉宾参与了此次会议。
本次教学研讨会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报告——点评——研讨。
报告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复旦大学物理系姚红英老师《磁共振课程教学实践-大学案例》、苏州纽迈冯冲博士《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中学课程设计与思考》、上海市奉贤中学刘清华老师《磁共振课程教学实践-高中案例》、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李英老师《磁共振课程教学实践-初中案例》,四位老师分别从磁共振大学教学应用、高教与普教知识衔接、磁共振高中应用案例、磁共振初中应用案例四个方面介绍了磁共振的应用范围,也让大家了解了磁共振在各个阶段的应用现状。
听完四位老师的报告介绍,三位专家也给出了非常中肯的点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姚军老师给出了四点建议:一、磁共振属于前沿科学,目前在学生层面普及范围不是很广,后期可以通过科普讲座的形式进入学校,惠及更多学生;二、磁共振可以与学科结合,融入学校教学,丰富目前的教学内容;三、磁共振课程可以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从磁共振科学的发现,到后来技术的应用,最后实现工程化,科普的同时,让同学们了解科学的演变过程;四、磁共振可以服务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项志红校长从“说得明,捋得顺,铺得开”三个角度分析了磁共振应用于中学跨学科项目应用情况、科技教育的现状、难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初级中学作为磁共振应用于中学项目最早期的案例校,项校长也是纽迈磁共振课程最早期的中学教学应用专家。通过本次介绍,项校长表示,非常开心见证了纽迈磁共振在中学应用领域的成长壮大,课程开发的逐渐完善,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召开,可以产生更多适用于中学教学的课程与案例。
苏卫锋教授以高校教师的视角对此次会议的报告提出指导意见和后续进一步完善的大方向。核磁共振技术在中学阶段能够做科普以及应用,对于大学的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经过了中学阶段的接触,步入大学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将更有针对性,希望后期产学研项目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中学和大学,最终通过项目的执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学技术人才。
经过三位专家的点评,各学校的教学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于课程教学的想法,对于课程的实践也做了细致的交流。
活动最后,杨董事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杨董事长指出磁共振技术是一项比较前沿的科技,目前公司研发人员也在积极跟各行各业探讨,拓展磁共振的应用领域,目前已经在能源开发、生命健康、材料开发以及婴幼儿产业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技术的创新需要人才的助力,今天很高兴大家聚在一起,为探讨更好的科技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纽迈将持续为教育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与学校配合,做出更多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最终有利于国家的实际贡献。
本次教学研讨会旨在更好地为资源库建设献计献策,让老师更多地了解磁共振技术在高教与普教教学中的应用领域与教学需求,也为课程的推广与落实提供资源与契机。